中新社北京8月17日电 (记者 陈溯)记者17日从中国农业农村部获悉,7月中国生猪存栏自2018年4月以来首次实现同比增长,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生猪产能恢复的又一个重要拐点,近期猪肉价格上涨动力减弱。
该负责人表示,7月中国生猪生产继续较快恢复,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4.0%,连续10个月增长,同比增长20.3%,7月生猪存栏环比增长4.8%,连续6个月增长,同比增长13.1%,这是自2018年4月份以来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生猪存栏同比增长,预示着5至6个月后生猪出栏量也将实现同比增长,将从根本上扭转市场供应偏紧的局面。
研究表明,在高强度的构造挤压应力作用下,察隅地块内部表现出非常强烈的构造隆升和地壳水平缩短(也称察隅变形带),察隅大地震就发生在察隅变形带内。“1950年察隅8.6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不是一条断裂,至少有两条断裂参与了破裂”。
6月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稳定控制后消费拉动、季节性消费增加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结束了连续3个多月的下降,开始出现小幅反弹,后期猪肉价格将有怎样的走势?
出现罕见“地爆”现象
察隅大地震1年后,巨震再次袭击西藏。1951年11月18日当雄北发生8.0级地震,在广阔的羌塘高原上沿崩错断裂带形成一条全长81公里的地面破裂带。新中国成立以来仅两年多时间内,西藏接连发生两次8级以上地震。
不过,该剧能够成为近期的“话题王”,除了有这些“流量”与演技派之外,恐怕更多地还是离不开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这是一部仅仅用几个电脑摄像头和会议软件完成的影像作品,既没有合适的打光,也没有更多可选择的表演场地,这时候,演员在镜头前的半即兴发挥、戏剧节奏把控以及演技就显得尤为突出。此外,因为真实反映疫情下生活状态的种种,镜头前的明星们所展现的与素人无二的普通生活,也颇为“接地气”,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
确定“罪魁祸首”是两条断层
1 2 下一页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受限于当年的科技水平、人力、自然条件和调查时间、范围等因素,虽然地震科研人员克服困难,陆续对察隅大地震展开研究探索,但地震专业考察难以深入进行,所获资料仍然不够全面、系统。
这次地震导致墨脱北约60公里的波密县古乡沟上游发生大规模冰崩、雪崩和崖崩,形成40米高的堰塞坝。1953年夏天,古乡沟连降大雨并持续高温,大量冰雪融化,堰塞坝被洪水冲决,爆发特大型黏性冰川泥石流,1000多万立方米的泥砂裹挟着重达数百吨的巨大石块冲出沟口,川藏公路被淹没,冲出的洪积扇塞断帕隆藏布江,形成古乡湖。此后,古乡沟频发泥石流,至1973年已多达600余次,体积达1亿余立方米。
1950年察隅大地震形成的各种地面破坏(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委员会,1989)。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 供图
不过,这次大地震真正的震中,就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察隅、墨脱之间。这是中国有记载以来发生的最大的一次地震,震源深度18公里,极震区烈度达12度。地震袭来,整个雅鲁藏布江河湾地区和米林、林芝、波密等27地都被卷入这场灾难,并波及邻近的印度境内多地。
此次地震造成大规模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喜马拉雅山40余万平方公里大范围内的地形地貌瞬间面目全非,雅鲁藏布江在山崩中被截成4段,房屋及各类建筑物倒塌导致人畜伤亡惨重。据宏观考察资料统计,这次地震造成中国境内约1800人罹难(据档案史料记载统计约2400-3300人),印度境内估计1500人罹难。
考察队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并克服高原环境困难,历时两年、野外现场考察行程两万多公里,通过深入地震现场科学考察,取得大量第一手资料和珍贵震灾照片,逐渐揭开察隅8.6级大地震的神秘面纱。
但“云剧场”也成为一些艺术家的“痛点”,有人认为越是在艰难的时刻,剧场艺术越要爱惜自己的羽毛,守住“在现场”的底线。在舞台艺术“转向”虚拟平台的过程中,“艺术损耗”正是这些纯粹的艺术家们所担忧的。对此,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郭晨子副教授认为,未来将会出现更多同时结合“在线”和“现场”的全新演出形式。“线上”演出一定有别于传统剧场演出,需要创新的思路和表达,全新的观演关系和情感联动,而不是线下演出的简单“平移”。
谢超指出,察隅8.6级大地震造成巨大的地面地表破坏,其主要形式包括地爆、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裂缝。其中,“地爆”是地震的瞬间发生地面爆裂,地下的砂石和浊水喷起,喷射高度可达4至5米。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震中区的格林、背崩和地东一带,尤以格林最重,地爆喷出物将倒塌的房屋淹没并在格林盆地内形成砂石丘。
医院方面透露,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在线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
考察队通过全面的调查认为,这次地震极震区在墨脱县格林、地东一带,地震烈度为12度,面积约3800平方公里,地震的强有感范围达21万平方公里。
该负责人表示,近期猪肉价格涨势已开始减弱。综合考虑生猪生产逐步恢复和猪肉消费需求释放等因素,预计三季度猪肉仍将呈现供应偏紧、价格高位震荡的局面,随着上市肥猪量的持续增加,四季度供需关系将进一步缓和,价格再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完)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谢超副研究员分析说,察隅8.6级地震发生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地区,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汇聚的南缘部位。
此外,大震往往会导致灾害链的产生,察隅8.6级大地震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古乡湖的诞生:
面对日趋严重的地震灾害风险,下一步,中国地震局将大力推进地震科技创新,为提升全社会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提供坚实基础和核心支撑;继续增强地震监测预测预警能力,加快推进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进一步提升地震预警信息服务能力;着力实施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推进减隔震等技术应用;推进实施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不断加强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建设,努力把握地震形成和发生演变的机理与规律,推进自主创新与成果应用,不断提升防震减灾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向公众广泛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技能,全面提升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传统剧场受到虚拟数字时代的影响——这样的命题讨论不是新鲜事。塞尔维亚著名演员、世界哑剧协会主席马尔科·斯托亚诺维奇认为,戏剧是一种相对保守的艺术,但技术发展是如此飞速,以至于人类的思想和精神很难追随这种发展,“作为艺术家和教育工作者,我们比之前承担着更大的责任,不要一味消极等待事情的发生。”他认为,疫情发生后,不少剧场开始尝试借用数字平台进行自我展示,虽然目前还没有完全数字化,“但在未来十年内,剧院将进入新的虚拟舞台。”毫无疑问,在现实压力面前,传统剧场亟需在内容和形式上完成“自我革新”。
范先群教授带领的眼眶骨修复研究团队和杨大鹏教授带领的纳米材料研发团队提出,蛋壳颗粒或可作为一种生物填料,将其改性后掺入相关材料交联制备仿生型的骨修复材料。
对于人员难以进入的地区,可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影像进行震后早期的震情考察;对地震形成的堰塞湖,也有科学的治理方案;作为世界首个研究“从地震破裂过程到工程结构响应”全链条的地震科学实验场,正在建设的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将大大推进地震科技进步和地震灾害风险防治。
团队采用简单的浸渍和煅烧法合成了相关蛋壳微晶体,并制备了仿生支架。大鼠颅骨骨缺损修复实验表明,新型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骨缺损修复效果。研究人员对该材料促成骨分化机制的分析表明,复合支架可实现多途径协同促进成骨。(完)
《舞台剧》一度在社交媒体上刷屏,网络评分高达9.3。“互联网和高科技发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经济学和美学,巨浪面前,戏剧表演也难逃变化。”美国南加州大学戏剧学院戴维·布莱德尔院长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甚至有大胆语言说:“未来十年内,剧院将进入全新的虚拟舞台。”
范先群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有大量的蛋壳垃圾产生。作为一种主体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材料,蛋壳中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在促进血管生成和成骨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这位专家坦言,此前,蛋壳在骨再生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甚少开展。
自疫情发生以来,很多演艺机构和艺术团体先后在“云端”试水,希望能在线上吸引观演群体,暂解剧场之“困”。大量剧团采用“ZOOM”等视频会议或聊天软件进行剧本朗读、排演以及录播、直播演出,“ZOOM剧场”成了当下剧场艺术“在线”创作的代名词。通过网络观看舞台演出录制的高清影像,或是通过直播平台实时观看一场演出,也成了这段时间以来很多剧场爱好者的选择。原本最难以离开线下的剧场、剧团和艺术家们,在这几个月内不得不大幅加速了对于“线上化”的探索。
据山东省地震局宣教中心介绍,青藏高原在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的俯冲带前缘,地壳活动剧烈。自有史料记载以来,仅8级以上的大地震就发生6次,地震频度高,强度大。70年前发生察隅大地震的藏东南地区,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碰撞的东北犄角地区,更容易积累应力,构造背景十分复杂,地震更是频繁。
《舞台剧》是纪实镜头与戏剧加工的结合体。它的情节设计并不复杂,讲述了演员们在线排练伦敦西区舞台剧《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的故事。镜头前大部分时间都是演员们各自居家生活的“闲碎瞬间”。而大卫·田纳特和麦克·辛在排练中争番位的故事,则作为小插曲贯穿了整个六集,充满了传统英式笑料。最终说服二人停止这一幼稚言行的,是英国国宝级演员朱迪·丹奇。
必须看到的是,如果疫情还要持续,那么戏剧创作和演出该如何“升级”“重塑”,或寻找另外的出口,已成为全球艺术家迫在眉睫的问题。
日前,英国广播公司(BBC)推出了一部六集迷你剧 《舞台剧》(Staged),引起广泛热议。它的创新之处在于,全程运用自拍和视频会议软件“ZOOM”录屏的方式拍摄制作完成,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完成了一场生动的戏剧表演。
山东省地震局宣教中心称,察隅8.6级大地震出现的地爆现象非常罕见,在地爆最重的格林,巨大滑坡与地爆翻起的砂石,把整个格林村湮没,整个格林盆地到处都是地爆后的惨状,变成砂石丘、陷坑密布的荒野。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地震科技的发展,对全国8级以上大地震进行进一步总结调查的时机成熟,地震专业考察开始启动。1985-1986年,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共同主持察隅、当雄两大地震的现场考察,并成立“西藏察隅、当雄大地震考察队”。
近年来,在线技术不断推动舞台和银幕艺术的变革,而疫情的发生无疑加快了业界探索的步伐。“戏剧的生命力,从来与生活密切相关,”上海戏剧家协会主席杨绍林说,“命运共同体、人工智能、社交距离……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关键词,正在成为戏剧艺术无法回避的‘焦点’。”
今年入汛以来,中国南方发生多轮强降雨,外界担忧洪涝灾害或对中国生猪产能恢复造成影响。该负责人表示,虽然多地发生洪涝灾害,但生猪养殖的设施化程度较高,南方洪涝灾害对生猪生产恢复的影响总体不大。但灾后发生动物疫情的风险增加,局部地区新建和改扩建猪场建设进度因灾有所放缓,灾后生产恢复任务较重。
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表示,回顾1950年察隅8.6级大地震和科学考察的艰难历程,虽然无法阻止地震的发生,却可以努力将地震灾害风险降到最低。(完)
据悉,近年来,组织工程学的飞速发展为骨缺损修复研究领域注入了活力,科学家在通过模仿骨骼的天然无机成分来合成仿生无机材料方面进行了大量努力,仍存在合成过程复杂、结构差异巨大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950年8月15日,北京时间22时9分34秒,一场8.6级的大地震使安置在全世界86个地震观测站的地震仪摆针剧烈摆动。剧烈的地震信号最初让美国科学家认为地震发生在日本,而日本科学家一度认为发生在美国。
通过现场考察和追踪强余震,发现察隅8.6级大地震的“罪魁祸首”是两条断层:墨脱断裂带和阿帕龙断裂带,两条断裂带在墨脱、背崩附近交叉重叠。在印度板块持续向欧亚大陆俯冲的过程中,持续不断的应力在此处积累,积蓄超过极点,爆发了地震。
推进地震科技创新减轻震灾风险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荒野大镖客:救赎2专区
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指出,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相比,地震科技如今有了翻天覆地的发展和进步:密布全国的地震监测网络能及时捕捉地震,实现国内地震2分钟自动速报;发布实施全国第五代地震区划图,普遍提高全国抗震设防要求;建设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的地震灾情速报平台,震后0.5小时内提供震灾快速评估结果,1.5小时产出地震烈度图。